搜索 干部培训定制服务平台

河南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总工会:肩负主力军光荣使命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2021-04-01 累计浏览:424

济工宣

 

  7月19日,一场装载机维修工技能决赛在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源钢铁)下属的平原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打响。历经2轮初赛,从近百名员工中选出的31名选手个个精神抖擞,拿出最好水平投入到决赛中。“今年是劳动竞赛年,我们承办的济源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11个项目均已完成。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就拿炼铁炉钳工这一工种来说吧,两个车间200多人全部报名,职工的积极性特别高。”济源钢铁工会主席吕振良说。

  为进一步激发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促进职工技能水平的提高,示范区总工会在技能竞赛比赛项目、技术工种的设置上不断开拓创新。今年年初,示范区总工会拟定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方案,多次与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工会主席沟通协调,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养高质量发展紧缺人才、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民生关注行业,选择确定100个项目工种,其中通用工种10个,行业工种90个。

  在竞赛活动中,许多企业既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是优秀的组织者。如:从2004年第一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开始,济源钢铁工会积极参与并承办比赛项目,截至本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其共承办25项赛事,参加比赛40余项。通过技能竞赛,该公司有32名员工获得济源市五一劳动奖章,多人享受济源市政府技能人才津贴,13名员工先后代表济源参加省级以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其中维修电工王高原、王洪杰2人曾代表河南省参加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团体第二、个人第五的好成绩。王洪杰201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2018年10月作为济源职工代表赴京参加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全总领导的接见和慰问。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豫光金铅)成立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对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进行了具体分工和安排,要求各单位预赛参加人员不少于本岗位人数的90%。同时,公司工会根据市总年度竞赛安排确定了10个项目,结合公司“豫光云课堂”网络学习平台,开展职工“网上练兵”竞赛活动,由各单位或专业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组织各工种进行题库建设、在线考试、在线闯关等理论学习活动。“豫光云课堂”为24小时全天候网络学习平台,通过答题获得相应的积分,以积分确定选手理论成绩。今年以来,网上闯关答题参与20万人次。

  “党政支持、基层需要、职工乐意”,为开展劳动竞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赋予劳动竞赛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各级工会组织动员下,各领域、各单位、各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坚持“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哪里,劳动竞赛就跟进到哪里”,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竞赛活动,进一步丰富竞赛内容、创新竞赛载体、拓宽竞赛领域,努力提升竞赛质量和水平,推动劳动竞赛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据统计,职工职业技能大比武专案,各基层单位已组织320个项目10万余名职工开展技能比武,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100个项目300余个单位51033名选手参加,获奖单位10个,获奖培训基地10个,获奖选手955人。

  

  深入推进劳模助力脱贫攻坚“6+1”行动  村民务工方式大转变“曾经两头见星星现在两头见太阳”

  根据省总工作部署,制定了《2019年济源市劳模助力脱贫攻坚“6+1”行动专案》,充分发挥劳模先进人物和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在技能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结对扶贫、智力扶贫中的优势,助力扶贫专项行动,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共有210名各级劳模参与到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来,21家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投入脱贫资金过亿元,帮助农村贫困户3120家,2064人脱贫,培育劳模产业扶贫基地(项目)26个,受益21903户,65875人。

  入选住建部“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的大峪镇东沟村,有一间土房与村里整齐的砖房格格不入,这是一位村民留的,他说:“不舍得扒,留个念想,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村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原来,济源山区丘陵多,经济比较落后。作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负责人,省劳模、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三元决心发挥王屋山区的优势,把种业发展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建立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完善订单经营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以及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创新绩效管理制度等,使绿茵种苗种子基地辐射8个镇、92个基地,带动制种户4130户,年均增加农民收入7200余万元。近年来,蔬菜制种产业已经带动王屋山区30余个种子基地从贫困村成功蜕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村、样板村,该公司也被评为河南省扶贫功勋企业,侯三元被评为河南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大领军人物。

  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南省企业1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目前拥有5个生产分厂,15个独资、合资子公司,包括绿色能源合资公司、万洋杭洋、铅合金、贵金属冶炼厂等。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省劳模、公司董事长卢一明围绕有色金属冶炼,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广泛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实现长期脱贫的目标。据统计,企业有员工6100多人,其中附近贫困村民占近5000人。如今,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来了,从起早贪黑“两头见星星”的打工者变成“两头见太阳”体体面面的上班族,之前漂泊在外,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无法照顾,担心工资遭遇拖欠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富士康济源科技园工会组织省、市劳动模范、工会专职干部组成扶贫小组,深入13个镇、45个村走访困难职工家庭131户,实地了解职工困难情况。累计为291名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救助金131.35万元;为33名单亲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2.1万元。充分发掘企业“内需”,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优先安排建档立册的贫困户就业,提升职工脱贫脱困内部驱动力。开设劳模讲堂,加强技能扶贫力度,目前已开展劳模讲堂11期,培训困难职工群众576人,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

  为确保扶贫成效,示范区总工会从组织实施、投入情况、脱贫成效、开展活动、各方评价等多方面对各单位进行考核。按照工作目标,2019年建立了26个劳模产业扶贫基地(项目),选树出劳模产业扶贫基地10个,联合扶贫办评选出2019年度劳模助力脱贫攻坚领军人物和红旗单位各5个。

  

  组织开展百名工匠选树和千名师带徒“匠”带兵活动  “导师”带“学员”唱响岗位成才好声音

  为充分发挥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各级工匠人才等多层级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示范区总工会结合实际,制定《2019年济源市百名工匠选树和千名师带徒“匠”带兵专案》。目前,济源钢铁已评选出10名“济钢工匠”和18名“厂级工匠”,对“济钢工匠”一次奖励3万元,“厂级工匠”一次奖励1万元,且2年内分别每个月增加补贴1000元和500元。

  中原特钢工会从制度建设、奖惩考核、氛围营造、员工认可等方面对师带徒活动予以完善。每年年初广泛开展基层调研,筛选出亟须且适合师带徒的关键岗位,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细化培养目标,做到可量化、可考核、可评价。建立月度督导、季度考核、年度兑现的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对各单位师带徒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评估。在激励机制方面,师傅享受带徒津贴,与徒弟考核档次挂钩,近10年发放带徒津贴近200万元。同时把师带徒活动纳入技术职务考核聘任重要指标,有780名表现优秀、技能水平高的职工享受技术职务津贴,有65人走上班组长、工段长、中层干部等管理岗位。

  丰田肥业有限公司工会制订了《导师带徒实施方案》,针对每年新入职的青年员工,合同中明确师徒责任,导师对徒弟量身定制职业生涯培养规划,一期为一年,一年后根据每个徒弟的成长个性制定一年以及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培养目标,并附有基层分会《导师带徒跟踪考核表》,要求每季度填写一次,确保这项工作有的放矢。今年,公司对青年科技人才专门设置了“双导师”模式,实现“技能型+实创型”教学结合,即技能型教学任务将由所在单位的济源市技术能手担任,着重提升徒弟的理论水平及业务知识层次;实创型教学任务则由徒弟所在业务单位的技术领军人才担任,侧重实践提升。已签订师带徒协议89份。此外,公司也通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五小革新等活动,对徒弟专业技术提升方面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导师带徒活动为提升公司青工素质、提高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铺就一条青工快速成长的“高速路”。

  眼下,各企业工匠选树工作轰轰烈烈开展,师带徒“匠”带兵活动已有33家单位开展签订活动,签订合同1547份。百名工匠选树专案已完成评选表彰305名;千名师带徒匠带兵专案,直属工会已签订协议1547份,涉及导师1255人,徒弟2288人,受到奖励911人。

  

  加大对创新工作室扶持力度  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彰显示范带动效应

  示范区总工会下发《关于“加大对创新工作室扶持力度”工作专案》,在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推动企业依托创新工作室创新创造,持续放大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集群”效应。目前,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9家,本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45家,创新成果3091个,获奖成果2033个,创经济效益2549万元。

  恒通化工工会投入资金建设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吸纳全厂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在新产品开发、操作方式改进、降低成本增效、工具工装发明等方面,创造效益非常可观,先后获得济源示范性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河南省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8年来,厂部收到员工创新课题2462项,表彰奖励的课题1478项,累计奖励金额59.76万元,奖励涉及647人次,员工发明、创新理念已深入人心。

  豫光金铅对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高度重视,由工会发起升华为基层一把手工程,对创新工作室在团队建设、场地建设、制度建设、攻关课题等方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现在基层共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21个,各个基层生产分会都建立了创新工作室。工会坚持每年评比出3~5个优秀创新工作室,共投资40余万元,为创新工作室配备必要的会议桌椅、文件柜、手提电脑和投影仪等,确保创新工作室有人员、有阵地、有课题、有制度、有效果。同时,建立了分层次评审奖励制度,公司200人以上的分会坚持每月评奖一次,200人以下的单位坚持每季评奖一次,并择优上报工会。工会坚持每年拿出50万元组织一次合理化建议评审,奖励力度不断加大。今年4月,工会共组织评比出上年度优秀合理化建议490条,技术创新项目140项,评比出先进工作者8名。对荣获创新一等奖的项目,制作创新版面在基层创新工作室悬挂。

  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充分调动了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人才培养的“摇篮”。例如白云实业程清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由生产技术骨干、班组长、主操作工等组成,他们围绕生产制约点、差距点、创效点进行课题征集,对生产工艺、操作方法以及设备进行改进和创新,今年年初有6项经公司批准,年中又增加了1项,目前有5项结题完工,有1项正在做实验,已申报专利4项。

  

  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行动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每周开班组会,路过济源钢铁第一炼钢厂办公楼电梯口的光荣榜,一种自豪感、荣誉感都会在炼钢精炼分厂精炼炉长刘国伟心中油然而生。在二季度岗位命名中,他被命名为“LF金牌炉长”,和他一同被命名的还有“转炉金牌炉长”“转炉金牌摇炉工”“RH金牌炉长”“连铸金牌机长”“拉钢大王”“装包标兵”“金牌作业长”等10人。同时,公司还给予每人1000~3000元的奖励。

  为提升岗位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工作热情、提高产品质量,济源钢铁第一轧钢厂立足于“日学习、月考核”的培训模式来加强员工日常培训,依托导师带徒、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来逐步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据统计,2012年至2018年,该分厂职业技能竞赛参加人数达2299人,奖励人数198人,奖励金额46090元。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实施人才强企,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和国家关于技能人才的政策导向,倡导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专注技能的工匠精神,让学技术有希望,学技术得高薪成为工人的共识。有的企业不断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在制度上给技能人才的成长开辟道路,建立行政职务晋升和技术职务晋升两条不同的成才成长道路;有的企业通过开展和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切实营造“学习技能、提升技能”的氛围;有的企业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和技能鉴定工作,保证技能人才梯队结构合理……

  当前,济源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关键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广大职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甩开膀子、攻坚克难,用扎实的技能素质和过硬的意志品质助力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工会组织将坚定信心,求真务实,乘势而进,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示范区的建设中,共同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广大职工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做素质提升的先行者、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和跨越发展的奉献者,在济源加快建设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今年以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总工会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集中力量开展“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双十行动专案、百名工匠选树专案、千名师带徒匠带兵专案、万名职工技能大比武专案”,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展现劳动者风采,充分调动和激发示范区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文章地址:http://news.gbpxfw.com/show/1496.html
陕西干部教育,是联合国内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及知名高校,进行干部培训服务的组织。用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可以针对不同对象定制专项培训方案,培训方式采取课堂专题教学与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相结合,致力于为各单位提供优质的培训体验。方案定制热线:1399344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