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干部培训定制服务平台

《小村之魂》:用心展现抗战民族精神

来源:解放军报 2021-04-01 累计浏览:390

  《小村之魂》(中央文献出版社)是一部记录抗战时期发生在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的“郑古庄惨案”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该书通过叙述景县郑古庄人民在抗日战争烽火年代与日寇作坚决斗争的事迹,塑造了一群富有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英雄雕像,也是对年轻一代进行国防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生动教材。

  书中用很大篇幅记述了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冀南军区第五分区政委王泊生烈士的英雄事迹,刻画了一位理想信念坚定、精神刚毅顽强、作战坚定勇敢、工作积极主动、作风严谨务实、深受群众爱戴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的光辉形象。王泊生出生在郑古庄一个当时相对富裕的家庭,但自从接受了进步思想,他便毅然与家庭决裂,积极投身革命。在泊镇师范学校读书时,他坚定地站在学校党组织一边,参与领导学潮运动,声援抗日斗争,与反动势力奋勇抗争。在县委、地委工作时,他坚持原则,工作严肃认真;博览群书,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广闻博识;作风雷厉风行,富有宣传鼓动才干。最后惨遭敌人杀害,时年才27岁。王泊生是抗战年代冀南一带革命者的突出代表,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最好诠释;他面对腥风血雨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感人至深。

  作品对抗战烽火中郑古庄村人民群众的英雄行为做了白描式的实录,把一个个高尚灵魂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坚持治病救人在先、有钱没钱同样看病、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疗伤的“乱世郎中”佘先生;青纱帐里除汉奸、调虎离山杀鬼子,后因叛徒告密被捕,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高来风;韩树仪、张淑慧夫妇积极创建党组织,为革命积蓄力量,韩树仪四次被捕,仍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甩掉“经营不错的修车铺”,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王利博……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教我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他们高尚的品质与日月同辉,照耀着这个民族后来者前行的路。

  《小村之魂》专门用浓重笔墨记述了惨绝人寰的“郑古庄惨案”。1940年10月16日,300多日伪军半夜里悄悄包围郑古庄,开始了拉网式搜捕和集中式枪杀。共产党员隋振奎及20多名农民和游击队员被敌人抓住,捆在一起被押到村西北角的广场上。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他们没有一个人屈服,有两个年轻人趁敌人不备挣脱绳索向北猛跑,但没有跑出多远就被鬼子用枪打伤,而后被刺刀刺死。鬼子让专署机关党员干部张栋阁指认谁是八路军,张栋阁一言不发,怒目而视。鬼子要将他活埋,他举起右手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鬼子一刀砍下他的右臂,他又举起左手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鬼子又砍掉他的左臂。他忍着剧痛仍旧大骂不止,鬼子把刺刀插进他的嘴里。张栋阁牺牲时还不满23岁。这次惨案,日寇共杀害我抗日军民22人,数十人受伤。郑古庄村西北角那条血河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坚强。

  作者佘智坤用5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小村之魂》这部书。“我写的是《小村之魂》,村虽小,但人不平凡。郑古庄人为捍卫国家主权而进行的悲壮惨烈的无畏坚守和殊死斗争,正是中华民族抗战史和革命战争史的缩影,这个小小村庄的一个个高尚魂灵,也正是中华民族之魂的具体体现。抗战先烈的这种精神我们要留下来、传承下去,不然就愧对先烈,愧对历史和未来。”作者在书的《自序》中的一番话,既是他心迹的袒露,也是新时期一个共产党员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具体体现。

文章地址:http://news.gbpxfw.com/show/670.html
陕西干部教育,是联合国内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及知名高校,进行干部培训服务的组织。用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可以针对不同对象定制专项培训方案,培训方式采取课堂专题教学与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相结合,致力于为各单位提供优质的培训体验。方案定制热线:1399344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