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干部培训定制服务平台

七十年前那首嘹亮战歌

来源:解放军报 2021-04-01 累计浏览:455

洪庆任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这首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曾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重温嘹亮的战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和催人奋进的力量。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小学的课堂上。一位腿部有点残疾的老人,用略带嘶哑的声音教我们这群十来岁的孩子,把这首战歌唱了一遍又一遍。黑板上,没有曲谱,也没有歌词,我们直到唱会了这首歌仍不知道词曲作者是谁。老师介绍说,老人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退伍后,他主动申请回乡当农民。老人话很少,但只要《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旋律响起,他就精神抖擞,开始放声高歌……

  入伍后,我曾利用假期去故乡寻找过这位老人,可惜老人早已故去,但多年前的那个午后,这位志愿军战士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样子,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堂国防教育课,战歌激昂的旋律依然回响在耳畔。

  后来我才知道,老人唱的那首战歌,词作者叫麻扶摇。当时,麻扶摇所在部队奉命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参战前夕,麻扶摇作为连队政治指导员负责草拟全连的出征誓词,他激动地写下了“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的词句。第二天,麻扶摇将这首词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向大家宣讲。后来,师团两级的战地快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词。

  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在前线采访时,了解到这首词并写进了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中。他对词的个别字作了改动,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并把这首词以大一号的字体排在标题下面,以突出的位置介绍给读者。

  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词,立即谱了曲,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先后在《人民日报》和《时事手册》半月刊上发表,不久这首歌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我曾经参与过军史收集整理工作,采访了部分健在的志愿军将士。不论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还是普通的战士,老人们总会把这首战歌唱响,总会谈到这首战歌对自己的影响和激励。我们不难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国家危难之时,有多少热血青年是唱着这首战歌踏进了雄壮的军旅,加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有多少中国人民和海外侨胞节衣缩食支援前线;有多少志愿军将士在坑道中一把炒面一把雪,甚至饿着肚子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英勇作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这首战歌不仅在鸭绿江畔、在朝鲜战场唱响,也在座座军营唱响,在中华大地唱响,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头唱响,成为那个时代最动人的旋律,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

  时光流转,硝烟散去,但这首经典战歌却一直在中国人民的耳畔回响。70年来,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总会让人心潮澎湃,催生无穷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阔步行进在强军兴军征途上的人民军队,必将担负起历史使命,不负人民的期望与重托,让“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铮铮誓言响彻中华大地,让战歌永远嘹亮!

文章地址:http://news.gbpxfw.com/show/651.html
陕西干部教育,是联合国内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及知名高校,进行干部培训服务的组织。用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可以针对不同对象定制专项培训方案,培训方式采取课堂专题教学与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相结合,致力于为各单位提供优质的培训体验。方案定制热线:1399344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