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平
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面对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工商界代表,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提及企业家精神。他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2017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中强调,“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
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用“激发”和“保护”来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企业家精神,反映出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重视。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中也指出:民营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认真学习领悟“企业家精神”关键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新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投身市场竞争,为中国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贡献新的力量。
一、时代呼唤企业家,呼唤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原意带有“冒险家”的意思。一般的企业经理并不能被称为企业家,只有那些有创造性思想和创新性业绩,并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企业领导者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企业家。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中更追求社会价值。对一个国家来说,企业家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企业家精神应当包括创新、诚信、爱国、敬业等文化特质,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往往都突出表现“梦想理想、创新创造、实干苦干”等共同的思想品格。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从“救”国到“兴”国,我国经济总量从落后于时代,到赶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一直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创造了宽阔的生存空间和快速发展的成长舞台。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让我国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党和国家对企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的认识有个逐渐深化、不断提升的历史过程。对于企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习惯上统称单位,每一个职工、包括负责人都是单位人,工资、福利待遇都一视同仁。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开始强调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批管办企业的能人强者脱颖而出。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大批企业家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勇立时代潮流,发挥独特作用,在社会上开始受到更多关注、更多尊敬。以民营经济为例,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同志介绍,我们有个“56789”的说法: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了80%,全国城镇就业数是4.25亿人,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数3.4亿,这就是80%;这两年特别是去年对新增就业的占比贡献超过90%,贡献非常大。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掌舵人,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灵魂。从新中国的企业定位到新时期企业家的作用再到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这是党和国家对企业家个体价值和精神文化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肯定,是对他们的智力劳动和创新能力的大力褒奖和巨大鼓励。比较企业家与企业、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而言,虽然只是添加了一两个字,但内涵和侧重点已经完全不一样。企业家在组织并带领企业进一步发展中,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从企业到企业家,再从企业家到企业家精神,从同一统合的集体到特定专指的个体,从注重经济利益、物质财富到现在的精神财富、思想力量和文化条件,更加突出个体价值和文化作用,这是党和国家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是党的思想理论成果的与时俱进,是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二、创新是企业家灵魂,是企业家精神核心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广大企业家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需要广大企业家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不断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此引领和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创造活力。企业家精神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其本质表现在创新。
创新是民族之魂,创业是大众之需。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各方面各领域创新,必须紧紧依靠企业,紧紧依靠企业家,充分发挥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的巨大作用。创新的生力军是企业,企业的主力军是企业家。作为生力军的企业和主力军的企业家所拥有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引领企业发展、引领全社会创新发展的,无疑正是站在时代前列、代表时代方向、勇做时代弄潮儿而堪称先进和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只有激发好企业家精神,发挥好企业家才能,才能更好地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获得更新更好的成长和成就。
市场活力源自于企业,特别是源自于作为“统帅”和“灵魂”的企业家,源自于既能创新又能实干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除以变革、创新精神引领社会外,还以契约、规则意识示范社会,是经济文化的创造者和引领者。企业家既是最大的纳税人群体,更是对社会发挥作用、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企业及其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变革、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可或缺、无以替代。企业家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尽一己之力向社会给予回馈。古人讲“达则兼济天下”,企业家不仅是财富的创造者,更应怀有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成为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三、激发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精神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是党和国家的战略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新理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度重视培育以企业家为主体的精神文化,推动企业家精神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法治保护企业家,以法治支持企业家创新创造,涵养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家精神的法治生态和社会人文环境。环境优则发展优,环境劣则生存难,所以,我们要营造适合企业家精神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要促进企业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企业家精神也能得到逐步成长。企业家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勤奋学习科学技术,注重向科学家、劳模工匠学习,及时掌握前沿知识、信息和技术,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搏击市场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遵纪守法能力,坚持市场化集聚和配置各种创新资源,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浪潮中锤炼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不断成就企业社会业绩中涵养自身的精神文化世界。习近平同志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就对新一代民营企业家提出殷切希望:“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广大企业家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续写和创造更丰富、更当先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四、尊重企业家、尊崇企业家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家从此有了更加广阔的社会地位和人生舞台。对于全社会来说,应当更加尊重企业家、更加尊崇企业家精神。
创新引领民族进步,科技推动国家强盛。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号角,企业家是科技创新的先锋,他们必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要的民众基础,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人群和精英力量。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大力推行“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理念。
各级党组织要在政治上进一步信任企业家,在思想上进一步关心企业家,在生活上进一步帮助企业家,建立健康的亲清政企关系。积极鼓励企业家承担民族大业,鼓励他们练内功、树形象,鼓励他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推动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互学和融合,在不断创新创造中为党和国家聚合和壮大企业家精神文化财富。
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论述,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成就的社会条件和氛围。加深对企业家精神特质的认识,积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聚起宝贵的企业家精神文化财富。让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前进的主体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中共江苏省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陕西干部教育,是联合国内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及知名高校,进行干部培训服务的组织。用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可以针对不同对象定制专项培训方案,培训方式采取课堂专题教学与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相结合,致力于为各单位提供优质的培训体验。方案定制热线:1399344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