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中工网记者刘友婷 通讯员江磊)“大年初一就到深圳了,得知疫情爆发,心里总是放不下!”中建三局南方公司基础设施事业部团总支副书记郝帅帅说到这,心里总是有着一丝对父母的愧疚,“说好今年多陪他们几天,结果走的比往年都要早”。尽管是一名95后,但他却已经是一个有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这次疫情爆发,他就是最早一批冲上战“疫”前线的党员之一。
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由荆楚席卷华夏,全国上下严防死守,举国同心,筑起了新冠肺炎防控统一战线。中建三局南方公司基础设施事业部针对疫情快速部署,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组,领导及党员同志率先返回工作岗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事业部57名党员中,有34名同志都在正月初七以前返回工作岗位,除了在湖北境内因交通管控无法到岗的同志外,党员到岗率达到90%,为指导项目防疫工作开展、制定防疫预案、储备防疫物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关所属各项目积极开展部署,召开项目党支部会议,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投入到防疫复工中。
党员争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请大家排好队,间隔一米,注意好个人防护!”在中建三局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现场,项目副书记正在带领党员团员为返岗工人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这已经是该项目复工以来为工友组织的第二批检测,先后覆盖人数共计380余人。
作为综合性国家创新中心,光明科学城项目在疫情期间严格遵守“先防疫,后生产”的原则,不仅为返岗工友进行免费的核算检测,还在第一时间抢装搭建了40间隔离观察室,对项目所有返深人员进行单独隔离。在施工条件极不便利的情况下,项目组织党员突击队,两班轮换,昼夜抢建,仅用2天便完成施工,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防疫工作开展,创造了防疫复工的“科学城速度”。2月18日70名工人到岗,25日180名工人到岗,3月2日已经突破300名工人。
“疫情发生后,项目第一时间成立党员突击队,轮值轮守,合理分工,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疫情阻击战!”项目生产经理坚定地说道。
作为深圳首批复工的民生项目之一,福田梅香学校代建项目面临着秋季入学的重要目标,责任重大。项目经理孙强大年初六便返回到项目部,“对!这批消毒水请尽快帮我送过来!”由于部分同事还在湖北地区无法到岗,作为一名老党员的他,义不容辞当起了项目的物资员,组织成立防疫复工党员突击队,自己当队长负责网上对接、电话联系,用他的话说,就是“物资到不了,饭都吃不下。”短短3天,梅香学校项目部共计筹集8千余只医护口罩、300余瓶消毒液以及其余防疫物资,有效保障项目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及时推动项目施工运作,助力解决秋季开学期福田区“入学难”的大问题。
青年有为,青年敢为,青年能为
作为目前深圳市治污保洁重点民生工程,鹿丹村项目在2月初便召开项目防疫复工动员会,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冲在战“疫”一线。
项目采用“全地下式”设计,项目团队进场后,主动签下“军令状”,赶在雨季之前完成底板及预处理区垫层施工。“赶在雨季前,把底板拿下!”项目生产负责人在现场指挥道。深圳雨季4月份就要来临,因疫情原因,项目原有的施工部署被打乱,项目紧急召开防疫复工动员会,给现场各家单位下达“死命令”,要求尽快组织人员进场抢工。
紧迫的复工任务前,防疫便成了第一个大难题。面对严峻地疫情形势,项目防疫指挥小组连夜召开员工大会,从在岗员工中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青年突击队,由项目青年员工组成,严把“防疫关”。23岁的陈佰才,去年刚从大学毕业入职分配到鹿丹村项目,在这次疫情面前,他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到青年突击队,冲在防疫一线。每天背着25升的喷雾器,绕着项目办公区、生活区消毒便成了常态,往往是一圈下来,防护服里面的工装便汗湿了遍。“自从当了项目上的防疫卫士,每天运动的步数比我在现场当安全员都要多。”陈佰才打趣道。看着这小小身板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其他的老员工们都不禁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疫情寒冬终将去 立春时节复工忙”,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忙碌声开始在工地上响起,沉睡了许久的项目如同雨后春笋,一个个渐渐恢复了生机。95后的“老党员”继续奔波在防疫一线;项目经理还是项目上那个忙碌的“防疫物资员”;23岁的小志愿者依旧背着喷雾器穿梭于项目的每个角落。“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难虽多,劲不能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是一个又一个像他们一样的党员团员们,在防疫复工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在大战大考中践行着初心使命,让党旗团旗飘扬在重大民生工程防疫复工的第一线!